教育博客:“六月飞雪”呼唤高考改革提速 Featured

Sunday, 14 June 2015 19:59 Edit by  来源:凤凰网 Published in 教育博客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心情舒畅、自由发展,是教育改革的使命与终极目标。高考改革远未成功。

雪白的卷子、书页从高处飘飘洒洒,覆盖了教学楼前的空地儿,塞满了人们的视线,也将长久停驻于每一个经历过高考的学生、家长乃至目睹过这一场景的人的记忆中。

有人说,学生撕书可以释放压力,体验体验“放下”的快感;也有人说,撕吧撕吧,孩子们撕得有多疯狂,他们受到的教育就有多疯狂。更搞笑的是,有学校甚至还鼓励学生撕书,举办什么“毕业撕书节”云云。

只是,情绪调动很容易,而要将其控制在一定的分寸,则难之又难。就在去年,陕西长武县中学部分高三学生,在“撕书狂欢”遭遇劝阻后,竟然集体围殴一名50多岁的老教师。今年前不久,武汉一所实验高中亦有7名高三学生因从楼上扔下撕碎的纸张,“扰乱了正常教学秩序”而被勒令退学。

纷纷扰扰中,撕书这一看似简单的校园现象,也面临着越来越艰难的解读困境。仅仅以“减压”、“捣乱”这样非此即彼的态度,已经很难解释清楚。当一件事情可以有截然不同的理解,割裂日益严重,且无论哪一种理解均可自圆其说的时候,注定是简单的现象背后,有着更为深广的背景,以及更多的可能性。也即,若想跳出撕书的认知窘境,不能仅仅就行为论行为,更不能将其从时下整体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剥离出来,孤立、静态地进行审视与观照。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是,除了“六月飞雪”式撕书,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学生还能做些什么?

积年累月的应试训练,无休无止的肌肉记忆,还有三点一线的养成环境,在训练出一个个考试机器的同时,也偃塞了一个个本应该是鲜活、灵动、好奇的生命体。临近高考的学生,无暇尝试其他的放松可能,事实上也缺乏其他可能的想象空间。远山是否黛绿,云线是否变幻,竹木如何滋茂,土地怎样厚重……这些早已经变得十分遥远。此前,河北石家庄一所高中校园空地作为绿化的麦子,都能引起网上欢呼,足见时下学生的生活认知空

间究竟有多逼仄。

世界很大,不只是几本书、几摞卷子;世界很精彩,即便“心即是宇宙”,也需要身体的历练、眼睛的触摸,还有泥水、汗水里的摸爬滚打。长期的封闭,可能会练就一身“货与帝王家”的“文武艺”,却也很可能阻遏了与外部世界的亲密接触。

自从《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公布之后,今年将是推进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年份。一系列改革措施的陆续出台,也为高考带来很多新变化。诸如高考加分项目明显“瘦身”,自主招生在统考后进行,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分类考试,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将从去年的15个增加到18个,31个省份将全面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投档,等等。

客观而言,与以往相比,这些举措有着积极的意义与价值,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让高考更公平、更科学。然而,也应看到,这些新的改革措施依然只是一些技术层面的变动,很难真正减轻每年近千万高考考生的现实压力。即便有,几经传递,到了撕书的学生身上,也微乎其微。

高考改革究竟如何“全面深化”,不妨尝试从终端的学生撕书倒推。一方面,可以从制度层面设定更为精细化的分类标准,多一些路径、多一些可能,而不必驱使全国数百万考生都挤在同一座独木桥上,而分类、分流、分别本身,既契合国外重视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也符合中国传统教育中“因材施教”的思想;

另一方面,在具体的人才遴选机制上,也应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由此传导到教学内容设计上,则不妨更丰富、更鲜活、更接地气。换言之,高考改革的关键不在考试,而在招生。如果能够有健康的招生标准,学生的情绪得以常态化疏导,又何必非要到高考前的临界点骤然爆发?

撕书很容易,一朝“六月飞雪”,多年积累的不良情绪可能会暂时有所纾解,却不可能根本解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心情舒畅、自由发展,是教育改革的使命与终极目标。高考改革远未成功,加倍提速,方能早日告别“六月飞雪”的怪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