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子安娜《镜子和窗户。东西方诗歌与翻译》

Sunday, 22 August 2021 12:40 Edit by  书评:袁昌明 Published in 社区新闻

诗集《镜子与窗户:东西方诗歌与翻译》中,星子安娜不仅展示了她是优秀译者,也证明了她是相当成熟和有才华的诗歌翻译者。

不是所有的双语行家都能成为出色的翻译家,也不是所有出色的翻译家都能很好地演绎诗歌;事实上,诗歌很可能是不可翻译的,尤其是当英语和汉语这样截然不同的两种语言互为源语言或目标语言时;然而,在新近出版的诗集《镜子与窗户:东西方诗歌与翻译》中,星子安娜不仅展示了她是优秀译者,同时也证明了她是相当成熟和有才华的诗歌翻译者。其中部分原因当然与她丰富的诗歌创作经验以及与原作者密切交流和对作品深度了解有关。

谈到翻译本身,不用说,从A.F.Tytler到E.Nida的英语环境和从严复到许渊冲的汉语背景,都有不少关于如何翻译以及如何评断翻译作品的专业理论。无论安娜对这些理论可能很熟悉或不熟悉,她的翻译作品无疑体现了既忠实于原文,又能向读者传达阐明。随便举例来说,安娜这位诗人兼译者将Allan Briesmaster的诗歌Ask((“Then who can sight the shadows on the wind,/or hear a single note sung by a stone?”) 译成那么有谁能看到投在风上的阴影,/或者听到石头吟唱的单个音符。显然,中文版本不仅是 “忠实 ”的,而且在语气、修辞和句法以及节奏、意象和内容方面都是对原文的跨文化表述。同样地,辛牧的短诗在中文表达中特别凝练,含有大量的意象和意义,但安娜的中诗英译足以与原作媲美,就像前面提到她的英诗中译。


那是一张蚀满皱纹的脸
在现实与生存之间
那是一张望着远方发愣的脸

Monument
That is a face full of wrinkles
between reality and survival
that is a face, dazed, gazing into the distance

实际上,英文译本不仅保留了原诗的生动意象,而且赋予更简洁的阅读可能。正如对一首诗的每一次阅读都可演绎成一首新诗,每一次演绎本身也是如此。尽管有时必须对原作的某些形式结构以及特色作出艰难的选择,但为了受惠作者和读者,译者仍有可能--而
且也许更有必要探索他们的技巧。在翻译过程中,安娜为实现忠实、清晰和优雅做出了卓越的努力,她表现出了高度的灵活性,充分施展了她的才华。安娜本身就是一位优秀而敏锐的诗人,她很清楚应该保留、放弃或重新呈现什么。比如这个例子,华语诗人李加建的秋韵中文版是有传统的韵律(尾韵),但在英译版本中却没有这种模式,相反,诗人-译者用了原诗中没有的声音效果,加入了英诗的拟声、同音和合音这些技巧—得以让诗歌的节奏感增强。读一读开头一节就可以
比较出来。

飘泊多年,我遗失了
你给我的那颗红豆
只有那温暖的南风
至今还缠绕在心头

After many years of wandering,
I lost the red bean you gave to me.
Yet the warm breeze from the South
still entwines in my mind.

阅读这些诗句,我们发现英文译本和原诗一样令人愉快,一样优美和富含暗示。

最后要注意的是,安娜为这本诗集选择的诗作风格多样和主题广泛。换句话说,由于她不拘一格的品味,我们有了一本全新诗集,其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丰富而深入的跨文化阅读体验。诚然,应该包括更多的诗人,如来自美国的Charles Simic 和Billy Collins,来自加拿大的Margaret Atwood and Lorna Crozier,特别是来自中国的顾城和舒婷,但这可能需要另一个全新的诗集,甚至是一系列的诗集。在这个多媒体似乎早该实现诗歌复兴可能的时代,像这样一本诗集不仅可以在个人层面上为诗人-译者本人提供一个很好的镜子和窗口,而且在更大的意义上是为英汉文学典籍贡献出一些新的价值。

在《美国最佳诗歌》(2020)的导言中,Paisley Rekdal开宗明义地说,现在是美国诗歌的未来,至少不可怕的时候,或者说是诗歌读者人数惊人地达到了十五年来的新高。鉴于此,在倾听Dana Gioia的诗歌“Prayer”/《祷告》之外,让我们双耳和我们的心灵一样敞开,去倾听那些用英语和/或汉语--当今世界最广泛使用的两种语言—抒发出的新声音。

Echo of the clocktower, footstep
in the alleyway, sweep
of the wind sifting the leaves.

钟塔的回声,
小巷的脚步声,
风筛树叶的扫拂声。

简而言之,安娜的《镜子和窗户》是一部篇幅有限的当代诗歌翻译集,但它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和耐人寻味的中英文阅读。

【作者简介】袁昌明,生长于湖北农村,19岁在上海交大开始学习英文字母,1996年获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英文博士,现在温哥华与袁青共同主编英文版《太平洋诗刊》(PoetryPacific)。自2005年来已在45个国家约1700余种英文刊物上发表过诗作,包括全加中学英文教材《朗诵诗选》(Poetry in Voice)、《加拿大最最佳诗选:十年纪念版?》、《最佳网络新诗选》及中文《环球时报》、《字花》、《创世纪》、《新华文学》等,获2018年度黎巴嫩纳吉-阿曼文学(荣誉)奖、2020年度美国斯大兹诗歌奖及10次美国?“小推车文学奖”?提名,著有8本英文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