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回中国不是简单用两个加拿大人“交换”

Monday, 27 September 2021 11:20 Edit by  来源:多维 Published in 两岸三地

两起案件的性质不同,仅是在政治层面给人相似联想。加拿大政府在其中都难有主动权。

2018年华为高管孟晚舟在温哥华转机,加拿大方面在美国的要求下依据美国和加拿大的引渡条例,逮捕了孟晚舟,自此中、美、加三方展开一场政治博弈。

三年后的近日,在中美元首通话后的十多天,加拿大释放了孟晚舟,孟晚舟返回中国,正好赶在中国的十一国庆前。对于中国社会而言,无疑是一场振奋人心的外交胜利。与此同时,美国主流媒体的论调,基本都是“人质外交”,因为在孟晚舟被释放后中国也以“取保候审”的方式释放了两名因为间谍罪被逮捕的加拿大人。于是,许多人将孟晚舟回中国简单定义为“人质交换”,美国主流媒体一方面有批评拜登(专题)(Joe Biden)之声,也有痛批中国以外国公民为筹码。然而孟晚舟回中国并不能以简单的“交换”为分析角度。


首先在这场“人质交换”的舆论场上,出现了非常显然的双标行为。比如部分西方主流媒体批评的“将他国公民作为人质,任何在中国的外国公民都会有风险”。若说以他国公民为人质,在最一开始,孟晚舟就承担了“成为中美关系恶化下的人质”之角色。以违反美国管制、疑似向伊朗出口敏感科技为由逮捕孟晚舟,若是真正证据确凿,过去特朗普(Donald Trump)早就可以用确切的证据从加拿大引渡至美国受审,不用与中方周旋如此久,还只能拖着时间、把孟晚舟一直扣在加拿大。也可侧面证实,美国司法机构明白,以现有的所谓“证据”来看,难以定罪。

逮捕孟晚舟的“司法正义性”一开始就存在漏洞,是一个明显的政治性事件,这本身就只能交由政府层面去谈判解决。在这其中,若用“以他国公民为人质”这种道德说法,美国和加拿大更非纯洁。再者,中国让两位被捕、且均认罪的加拿大公民返国,顶多是释放一些善意,根本不可能是一场“用两个加拿大公民,换孟晚舟”的交易。两起案件的性质不同,仅是在政治层面给人相似联想。而就政治层面来说,两者重要度在中美谈判中也截然不同。甚至加拿大政府在其中都难有主动权。

在中美元首电话后的十多天,孟晚舟被释放,背后都是中美博弈,拜登对中国有自己考量、同时也在调整过去特朗普时期“有些走过头”的政治手段。

最终,人人都明白,孟晚舟事件的落幕,并非“中美关系放和缓”,但是至少加拿大松了一口气,中国与加拿大的关系也能稍稍回归正常——未必多和缓,至少有望在经贸上展开更多谈判。至于中美两国的长久博弈,那是未来的常态化了。

Last modified on Monday, 27 September 2021 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