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是一个中国移民集中的城市。跟很多人的想法不同,旧金山的中国移民绝大部分不是有钱才移民到美国的,他们绝大部分是依亲移民,一分钱也不用花。于是,旧金山的公立中小学中,来自中国两岸三地的移民学生也有不少。相对于来自中南美或者中东的移民学生,旧金山公立学校的教师们是比较喜欢中国移民学生的,因为他们大部分听话,很多人很勤奋学习,在课堂上捣蛋不读书的非常少,而且,无论来自农村还是城市,基础知识都相当扎实。
但是,美国公立中小学的教师也很“怕”来自中国的新移民学生,究竟他们“怕”什么呢?
第一怕,是怕学生作弊。在中国读书,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根据考试成绩决定的,平时写作业的成绩再好,期中期末考砸了,学期总评的成绩肯定就差。但是,在美国,学生的学期总评里面,起码有百分之20、30是平时作业的成绩。甚至,有的老师只规定百分之10是考试成绩。换言之,假如一个学生每次考试得零分,但是平时作业全部满分,这门课仍然可以得到百分之九十的分数,也就等于一个“优秀”(A)的成绩了。这种评分的方法,导致大部分高中的中国移民学生出现严重的抄作业的情形:每次老师布置作业,大家会安排几个“学霸”先做好,然后就用手机拍摄下来,在微信朋友圈中一分享,大家很快就抄完了。更严重的,是因为美国中学老师每一个人每天都要上五节课,教一百五六十个学生,有的学生作业交得早点,有的迟点。有的学生会把别的同学发回来的作业擦掉人家的名字,写上自己的名字,拿给老师看说:老师,我这份作业交了,您看,还得了一百分!怎么您忘记登记分数了?至于利用时间差(学霸第一节考试,我们第五节考试,学霸就告诉我们考什么,答案是什么。),还有利用能无线传输的摄影机,把“百度”的论文当自己的论文,甚至撬开老师的抽屉偷试卷,对于“应试教育”的中国学生来说,属于小儿科;但是对于从来没怎么考试的美国教师来说,简直就是噩梦。跟其他学生作弊被抓到,大部分都眼泪汪汪认错不同,中国移民学生被抓住作弊,有时家长[微博]跟学生一起向学校发难:
“你怎么知道他是作弊?人家参考一下其他同学的作业而已!”
“什么?你抓到她手里拿着其他同学的作业?你亲眼看见她抄了么?亲眼?老师,拜托!这个回答问题的作业,抄书是这个答案,抄同学的作业,也是这个答案啊,大家都是抄,有什么不同呢?”
“你们也没说不能带有摄像头的笔进课室啊!你们也没屏蔽电子信号,怎么就怪我儿子作弊呢?他成绩掉下来,上不了哈佛,影响你们学校升学率?好么?”
“论文不就是抄么?他们这么小,基础知识都不扎实,懂个什么写论文?难怪人家说你们美国的小学生小学毕业连多位数除法都不懂,原来真的是那样。”
第二怕,是怕学生和家长那些不切实际的升学要求。众所周知,美国的公立高中并不是培养上常春藤大学的主力,但是,很多中国的新移民家长带着孩子来上学的第一天,就问学校的升学率,每年有几个学生上常春藤。问题是,他们连常春藤是哪几家学校都说不全,更加不知道美国并不是所有高中生都瞄准常春藤来读书的。他们还带着中国的思想,上大学就得瞄准清华北大,至少也得是个重本,否则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他们不知道美国有时候一家州立的公立大学,在世界上的排名都比清华北大高得多。由于中国落后的汉语语文教育和英语教育,导致移民到美国的中国高中生,大部分是无法赶得上美国学生的英语课的水平的(因为人家讲的文学理论的东西,中国学生即使在母语的语文课都没听说过);而自以为比美国学生厉害的数理化,一上课才知道原来美国的学渣固然连幼儿园程度都没有,可是学霸都厉害得不得了,尤其是中国移民学生完全没有接触过的AP课程,难度更加高。没有教辅,没有人监督做功课,没有习题课,没有早读晚自修,大部分老师不批改学生的作业,全靠自己制定目标去拼,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所有中国学生都有的。没有这样的准备,却以为来到美国,进常春藤就跟玩儿一样,当然会失败得很惨。
第三怕,是怕中国移民学生拒绝学英语,拒绝美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我们学校是全旧金山最难进的公立高中,每年五千学生申请,只招四五百个新生。而我们的新移民课程,是专门给中国移民上的,这些移民大部分来自广东。我们常常开玩笑说,在我们学校,可以轻而易举地遇到一个来自中国同一个省,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区,同一个小区的同学,最后还发现他以前就住在同一栋楼的楼上那个单元。这些新移民同学能够轻易地找到自己说同样方言,有共同爱好的朋友,他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当然就不会讲英语,上英语课的时候,也不会有动力学英语。在他们的影响下,学校附近的商业区的店铺变成了只有中国人才会喜欢的茶餐厅,KTV,卡拉OK店,火锅城,甜品店,补习班,奶茶店,麻辣烫,串串香......中国移民的到来,把美国硬生生变成了中国。在这个环境下,学英语完全没有用!
所以,美国公立学校的教师,在面对人数占优的来自中国的新移民,带着强势的文化和经济实力,尤其是人口实力,强力进驻平静的美国社区,实在是有点怕!
本文转自《邂逅美国的方老师》,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Tagged u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