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调整:鼓励海外华侨回馈居住国 Featured

Tuesday, 03 March 2015 15:59 Edit by  来源: 搜狐 Published in 两岸三地

5000万中国海外华侨的作用正变得愈加重要,中国正越来越多地鼓励海外侨胞回馈居住国。

65岁的荷兰华人胡永央在去年底就非常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去年12月上旬,中国侨联、北京侨联联合举办的“港澳及海外侨领国情研修班”在北京大学开班,这是中国侨联和地方侨联合作举办的首个海外研修班。 和胡永央一起受邀的还有来自17个国家的30位海外华人华侨,其中大部分人既是实业家,也是当地的华人华商联合会、华人青年联合会会长、秘书长。换句话说,他们都是活跃于各类海外华人华侨社团中的“侨胞领袖”。

 在这次研修班上,这群侨胞领域们收到了官方传达的一个明确信号,“在投资家乡、报效祖国之外,融入并回馈居住国当地社会,也是爱国表现。

今年1月21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中国侨联全委会上表示,“动员广大侨胞抓住机遇创业创新,为高水平引进来和大规模走出去牵线搭桥,为全面深化改革献计出力,为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合作发挥独特作用。” 华侨研究专家、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陈奕平对南都记者说,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外侨胞多多回馈居住国,融入当地社会,就等于中国在海外有了资源、有了关系网,回过头来也能够促进中国对外友好,能在“走出去”过程中多多惠及他人,“侨务公共外交”被摆到了台面上。

“回馈当地社会也是爱国表现”

现年65岁的胡永央,是浙江温州人。1963年,14岁的他背上行囊远渡重洋,来到荷兰,至今50余年。 从去年12月8日开始的一个星期内,胡永央每天7点不到就起床,背上书包去吃早饭,在9点前准时坐到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的教室内,等待上课。 组织方为每一位学员准备了复印材料和文具。为期5天的研修班,基本上每天都有课程安排。上午基本上是教授讲课,下午则是实地考察。 授课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队等方面。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邱泽奇教授讲授的是“东西方文化比较下的中华文化”,而中国人民大学周淑真教授则就“中国政治体制”讲授了三个小时。

 让侨胞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中国侨联副主席乔卫讲授的“如何做一个好侨领”。在这堂课上,乔卫表示,中央对侨联工作高度重视,专门发文就侨联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和制度性安排,侨联工作由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分管,他同时向侨胞们转达了中央领导人的一句话:“让海外侨胞更好地融入和回馈当地社会,也是爱国表现。”

过去,侨胞们在海外赚了钱,祖国会鼓励他们回到家乡投资兴业,现在则是鼓励华侨也要回馈居住国。“这是一种新的策略,以前没有讲过的。”长期居住泰国的侨领谢崇通说。

“侨胞是中国人在海外的名片”

侨联系统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实际上,这个思路一直都有,但之前有的侨团和当地不太重视联系,有的华侨自己发展也有困难,近几年“回馈居住国”提得更多了一些。 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陈奕平认为,侨务工作的原则不变,但重心正从之前侧重发挥侨胞招商引资实力到如今越来越强调海外侨胞在公共外交上的国家软实力。 在泰国生活与工作的20多年里,谢崇通切身感受到中国海外形象的巨大落差。他说,在海外的华侨如果更积极主动在当地做善事,“传播起正能量”,人们就会更喜欢华人,中国的国际形象就能改善。

 中国侨联主席林军最近在《求是》撰文表示,“侨联组织要综合考量侨胞所处环境,发挥民间性的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仅要团结华侨华人,还要通过他们影响住在国主流社会和国际社会。” 而目前,“侨务公共外交”的时机已成熟。祖籍浙江青田的西班牙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主席周延春,1997年靠乡亲接济才出了国。现在债也还了,“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日子过去了。“经济条件稳定了,应该做更多事情了”。“华人目前在西班牙,已经进入各行各业”,周延春说,西班牙各个侨团的工作也不再只是以往的替华人维权,而是积极参与当地的各种活动,促进各个社群的交流、沟通与理解。

“侨胞就是民间大使,是中国人在海外的名片”。阿联酋华商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宋弘说,作为侨居在海外的中国人,今后应该担负起公共外交的使命。

中国“走出去”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力推中国的高铁、核能等重装备实现“走出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出访,亲自担当推销员的角色。时刻关注中国发展的谢崇通说,这对于华侨也是一次机遇。“我们会去鼓励促进自己的国家同中国在高铁上的合作,中国高铁走出去,需要本地华人华侨,要不一个中国企业走出去谈何容易?”

去年12月培训结束的一周后,谢崇通回到曼谷,就出现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泰国总理巴育签约高铁项目的现场,见证了中国高铁走出国门的标志性一刻。当天晚上,他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自己同两位总理的合影,在微信朋友圈写下:“中国制造、中国装备、中国标准已经是世界接受的新常态,我骄傲、我激动、我幸福!”  正如谢崇通在泰国一样,各地的华侨团体实际上人脉丰富,甚至能够直达政界核心圈层。就在最近,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李稻葵去泰国访问,谢崇通还专门为其引见了泰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比迪耶通博士。

商务部1月的消息显示,中国2014年实际利用外资约为1196亿美元。“如果包括我国企业在国(境)外利润再投资和通过第三地的投资,我国实际上已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说。5000万海外华侨将是这只“走出去”大军中的重要力量。陈奕平说,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思路,海外侨胞多多回馈居住国,融入当地社会,就等于中国在海外有了资源、有了关系网,回过头来也能够促进中国对外友好,能在“走出去”过程中多多惠及他人。

去年6月,习近平在北京会见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时,也鼓励广大海外侨胞要运用自身优势和条件,“积极为住在国同中国各领域交流合作牵线搭桥,更好融入和回馈当地社会”。

中国侨联主席林军撰文时也称,支持广大侨胞为促进中外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铺路搭桥,鼓励海外侨胞与住在国人民和睦相处、为住在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新时期侨联工作的经常性工作。

回顾  “侨务公共外交”

是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11年最先提出的概念。

时任国务委员戴秉国在2011年的全国侨务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拓展侨务公共外交”。国务院侨办主任李海峰在大会发言时也指出,“十二五”时期,要“以‘以侨为桥—沟通中国与世界’为主线,加强侨务公共外交”。“侨务公共外交”的首次提出,成为了本次全国侨务工作会议的一大亮点。

何为“侨务公共外交”?戴秉国阐述指出,目前中国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在此种情况下,要鼓励海外侨胞以多种方式向住在国政府及主流社会介绍中国的基本国情、发展道路和内外政策,帮助他们客观看待和认识中国的发展进步。要使海外侨胞成为促进中国与住在国各领域合作交流的友好使者。 侨务部门鼓励侨胞回馈社会,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鼓励华侨社团加强团结,履行社会责任,引导海外侨胞走出相对封闭的“唐人街”,加强与主流社会的沟通与合作,与住在国民众和睦相处。

(来源:南都记者)

 

背景资料:国务院侨办等有关部门对海外华人概念做出了具体解释:

一、华侨    是指旅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

     (一)“旅居”是指中国公民已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并已在住在国连续居留两年,两年内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

    (二)不少于30个月,视为华侨。

    (三)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包括公派和自费)在外学习期间,或因公务出国(包括外派劳务人员)在外工作期间,均不视为华侨。

二、外籍华人    是指已加入外国国籍的原中国公民及其外国籍后裔;中国公民的外国籍后裔。

三、归侨   是指回国定居的华侨。

     (一)“回国定居”是指华侨放弃原住在国长期、永久或合法居留权并依法办理回国落户手续。
     (二)外籍华人经批准恢复或取得中国国籍并依法办理来中国落户手续的,视为归侨。

四、侨眷   是指华侨、归侨在国内的眷属。

    (一)侨眷包括:华侨、归侨的配偶,父母,子女及其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同华侨、归侨有长期抚养关系的其他亲属。
    (二)外籍华人在中国境内的具有中国国籍的眷属视为侨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