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被尊称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后大师」的贝聿铭(I. M. Pei),就会想到他那旷世钜作巴黎罗浮宫金字塔,但年近百岁的贝聿铭对美国建筑文化的塑造更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早年投入设计费城市平价公寓社群、科罗拉多州全国大气研究中心、波士顿的地标汉考克大楼、甘迺迪总统纪念图书馆等,光与空间结合的建筑手法,让贝氏建筑成为独家标志,更是最值得称颂的在美华人的最大骄傲。
由于年事已高,住在纽约市的贝聿铭近年深居简出,极少公开露面,本报透过贝家好友Kai Cheng安排,日前在纽约市曼哈坦专访克绍箕裘的贝氏兄弟,贝礼中畅谈了父亲贝聿铭的建筑传奇。
问:你和哥哥从父亲身上学到什么建筑原则?
答:你是说像「少则多」(less is more)吗?我想父亲接受教育的年代很不同,当时现代主义达到最高潮,「少则多」也是其中的指导原则之一,并且更简约,从古典主义萃取精华。当时建筑的表现非常简明、精确,我父亲还发掘出现代主义建筑潜力,加以探索、形塑、塑造空间与光线,达到前所未见的境界,可说超越早期或伟大的现代主义建筑师如范德罗(Mies van der Rohe)和柯比意(Le Corbusier)。父亲的建筑非常清晰、优雅、生动,他的公共建筑与众不同,达到一个今日也难以想像的标准。
如今不同了,因为电脑的出现,让人能探索与创造过去无法做到的特出复杂建筑,但目前建筑的电脑设计还在演化阶段,有些实践者很有才华,有些只是很不成功的模彷者。
问:你和父亲是两个世代的人,有什么不同的学习经历?
答:我父亲进麻省理工学院(MIT),学的是工程学。当时MIT建筑学院院长艾默森(William Emerson)看到他的设计,建议他去当建筑师,所以研究所时跑去哈佛,读的就是建筑。
他毕业后第一个工作不是出来开业,而是为纽约房地产大亨泽肯多夫(William Zeckendorf)工作,这是个很出名的故事(注:贝聿铭曾表示第一次到泽肯多夫的办公室,所见为满墙的停车场照片、沾有水渍的窗帘及摩托罗拉收音机改装的吧台,「我们是南辕北辙」,往后两人却情同父子,而泽肯多夫也是当时唯一能正确念出贝聿铭中文全名的美国人)。
当时为房地产商工作都被看不起,但他们建立深厚的友谊与合作关系,这显示只要有人能认同你的理想,并给予支持,就能取得成就。这是我父亲事业的起始,他在短时间内就设计无数的建筑,许多成为受保护的地标(注:蒙特娄的玛莉亚城广场大厦和丹佛的哩高中心等)。
科罗拉都圆石市的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已经成为当地最重要地标,这是贝聿铭1950年代创业的首件大型建桉,中心内陈列着贝聿铭巨照。(陈丽卿/摄影)
问:你觉得他哪一栋建筑最了不起?
答:建筑师在每个时期都有不同作品,我父亲在不同阶段也有杰出代表性作品。他早期的作品主要有低收入家庭公寓和钢筋溷凝土建筑等,他在1950年代中旬末创立联事建筑事务所后,第一个大规模的建筑计画是科罗拉多州圆石市的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那是个非凡、独特的建筑。之后有一段时间,他设计很多小型美术馆,到1960年代最有名的是甘迺迪总统图书馆。在那之后,除了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就是巴黎罗浮宫。
中国银行大厦和罗浮宫是同时在进行,我哥哥贝建中参与罗浮宫的扩建和整修计划,他的法语很熘,我被叫去参与中国银行,所以我们都获得「肥缺」帮父亲工作,这就是裙带主义,对不对(笑)?
当然,我父亲的作品还有日本京都的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卡达多哈的伊斯兰美术馆(Museum of Islamic Art),最后一个是与美秀美术馆同在京都的美秀教会(Miho Chapel)。他的作品横跨60、70年,无数成为地标,很多人想要把它们拆掉都会面临强烈的反对声浪。我觉得我还没达到那种成就。
问:那些都是贝氏建筑事务所的项目吧?
答:没错,因为他没有自己的职员,他也信任我们,相信我们有经验和能力可完成。
罗浮宫计画 战胜挑战者
问:在贝聿铭的作品中,罗浮宫是最受到全球讨论,激起法国人强烈反应,你父亲有对你谈过罗浮宫吗?
答:那是个非常挑战性的计划,最初受到几乎所有法国人的反对,当地民众怒不可遏,认为外国人竟然想玷污代表法国历史的建筑。而且为什么想要找华人建筑师?国家主义者的激烈反对,排斥他提出的任何设计,因为他是华人。
不过,在他所有带政治敏感的建筑计划中,罗浮宫是最能展现出我父亲战胜批评者的强大力量。他很绅士、能言善道、具有说服力,展示他对法国历史的了解,甚至法国人都没他清楚。而他的强项之一,就是在海外工作这么多年,到过日本、德国、法国、卡达等,能完全沉浸在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因此在罗浮宫计划,他努力学习法国历史,就算本来已通晓,但他研究至能倒背如流,可说出罗浮宫的艺术品收藏与出处,及罗浮宫不同阶段的扩建和如何融入历史,特别是在巴黎建筑历史扮演的角色。
问:你认为父亲还有什么强项?
答:他除了是个极有纪律、严格和创意的设计家,而且文化基础深厚。他相信建筑师是连续性事件的一部分,人一生只有这么长,无论我们做什麽,都要考虑到对未来整体的影响。他的建筑充分显现这点,存在于这个时间点,也存在更长久。他对「断裂性」没兴趣,而是觉得「连续性」才有意思,这观点与我们现在看到的许多建筑背道而驰。我不是说断裂性是错的,但我父亲认为对传统要有归属感,文化要有连续性。
因此我父亲在客户上很挑剔,要确保对方能体会他的目标,了解他的坚持。当然,随着他愈来愈成功,也更能够要求客户配合,所以要把他的作品放在建筑史的一部分来认识。
融入历史环境 不愿破坏
问:从文化角度来谈建筑,中国传统或价值观是否深入他的建筑理念?
答:没错,我想这是身为中国人的好处或结果。中国是文明古国,儒家思想存在于人们过往的记忆,在父母与子女关系上,提醒人们尊重伦理道德,我认为这变成父亲对建筑的态度,呼吁人们不要破坏,并试图修复、治疗和结合文化。
身为亚裔,我相信自己继承了亚洲思想准则,特别是中国文化。我也深信道德准则,在与父亲共事的过程中,我学到要了解盖这建筑的地方。我不想从一张白纸开始,说我喜欢这设计,然后就盖起来,我们不能这样搞。你必须要亲眼去见、去体会当地,唯有如此才能找出最正确的答案。我认为建筑就是实验各种点子,直到找出最正确的解答,能同时解决多重问题。就算不能全部解决,至少要尽可能解开各种难题,不能自我本位,在不了解情况下就去处理问题。
问:你现在还常跟父亲见面吗?
答:我常和他碰头,他已经不像过去那么关注事务所的工作,但他一直都问我在做什么、事务所发生什么事、一切好不好等等。他很关心我们,但不是因为他想来做什么。过去他还能插手的时候,就会去做,不过他一直很支持我们,当初成立贝式建筑事务所时,他大力相助,永远都愿意提供我们些建议、鼓励我们,不是什麽都说好,而是给予非常好的指点。
问:你从1976年到1992年,跟父亲共事16年,在这段时期学到什么?
答:身为建筑师,我认为和他工作,相当于攻一个学位,获得建筑学进阶的学位,不单是我父亲的关系,而是他有或许当时全世界最棒的建筑事务所,汇集全球顶尖的人才。建筑师是一个讲究合作的职业,没人可以独自完成事情。所谓明星建筑师其实在骗人,客户和媒体都喜欢这样吹嘘,因为比较容易定位建筑师。现实是,建筑古往今来都是与人同心协力的工作,我父亲的事务所也不例外。他知道如何与人们共事,鼓励、奖励他们,当执行者、领袖,他全力以赴。我父亲是充满人格魅力的领袖,不是让人崇拜的那种,而是你会尊敬的领袖,他的判断透彻、周全。
罗浮宫金字塔要属贝聿铭知名度最高的建筑设计之一,图为贝聿铭1989年与刚扩建完工的罗浮宫金字塔合影。(世界日报)
训练后辈 常鼓励有耐心
问:你父亲很会带人,也很会传达他的理念?
答:我曾经多次说过,当你为他工作时,他不会给你任何答桉,就算已经知道建筑计划会变成什麽样子。他想给你的是一个方向,特别是他的素描都很像图桉,拿枝胖胖的笔,画出几条粗线,然后问「你为什么不实验看看?也许你该在这张餐巾纸画画看」。
第一,他会边画边描述,但不会给你答桉。你会要试这、试哪,看哪个会成功,不断研究,但你不知道他其实在脑子裡早想好解决方法。他这个方法的好处是鼓励你实验,尽自己最大努力,让你了解自己的想法,以及运用这想法。第二,你有了自己的答桉或点子,他会採纳。他很清楚自己不是永远有正确解答,他是想看你能不能贡献更好的答案,如果你做不到,或是他有更棒的解决办法,他就会给更多提示。
他很会鼓励人、很有耐心,他不会给你个草图,就叫你画出设计图。一个好的建筑师,就算有答桉也不会给别人,而是带动其他人尝试提供点子。父亲对每个人都如此,所以大家都以自己的贡献为荣,这就是训练人成为杰出的建筑师的方法。下次他就会给你更大的责任,只会说问题为何、计画为何,这样慢慢你会愈来愈有信心。
问:除了建筑,你还从父亲身上学到什么?
答:他对艺术的热诚。我对艺术很有兴趣,主要是得益于我父亲。他很喜欢收藏艺术品,大多数是西方当代艺术家的,在成长过程中,我也很熟悉他们。现在我持续会去艺廊,与艺术家会面,一起吃饭,这对我的收穫很大。因此我常去博物馆,特别是当代美术馆。
问:能不能用几个简单的词句来描述建筑大师贝聿铭?
答:我想他是个人本主义者、世界公民,他对历史充满兴趣,作品分布全球各地,而且他是非常杰出的华人移民,是美国的典范。
问:他也是最成功的美国梦实现者?
答:你说的一点也没错。事实上,他已不能被局限为美国人或美国建筑师,他超越了国界与年代,我认为他的作品会继续存在,成为受人崇敬的模范,一个成功的楷模。
题图:世界日报记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