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借战疫之力 为劳动教育按下“快进键”

Wednesday, 01 April 2020 10:53 Edit by  特约评论员:胡欣红 Published in 教育资讯

中国教育借战疫之机,期待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力,共同为劳动教育按下“快进键”。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在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对于学生的智力、身心等各方面和谐发展都有独特的作用。然而,囿于诸多因素限制,现实中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的问题普遍存在,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为此,有识之士纷纷大声疾呼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在这样的情形下,《意见》的出台可谓正当其时,并将劳动教育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全面加强劳动教育,可以分为理论认识和实施操作两个层面,缺一不可。

劳动教育之所以“叫好不叫座”,对其内涵和作用认识不够深刻是一大关键。劳动教育的本质内涵在于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学生在体质得到增强的同时提高其精神境界,通过“以劳促全”提升心志,使学生拥有充实的人生,由此获得身心二元的全面解放。但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劳动常常窄化为参与简单的体力劳动,致使劳动教育成为与脑力劳动、日常学习无关的活动,被认为是学生的额外负担,有时还被等同于技艺学习、娱乐活动、惩罚手段。

为此,《意见》明确阐明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强调当前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在劳动实践中进行教育,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认清劳动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之后,如何有效推进也是一大考验。《意见》明确了总体目标,从思想认识、情感态度、能力习惯三个方面提出要求,强调要体认劳动不分贵贱,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此外,《意见》还从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等方面做出了详尽的规定。比如,在实施途径上强调多样化,提出家庭要发挥基础作用,注重日常养成;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注重系统培育;社会各方面要发挥协同作用,支持学生走出教室,动起来、干起来。在此基础上,《意见》还将责任落实到各级党委、政府,强调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强保障条件建设,推动建立全面实施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

全民战疫的特殊时期,也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好时机。实施劳动教育,家庭是发挥基础作用的重要场所。但一提起让孩子多参加劳动,很多家长往往会无奈地感慨:“孩子学习负担那么重,哪有时间做家务?”宅家抗疫,全民变成大厨,终于给了家长们这样的大好契机。秉承五育并举理念,在“停课不停学”期间,很多学校纷纷提出“××的孩子都会烧菜”之类理念,倡导家长教孩子做家务活。两相结合,经过这个超长假期,很多孩子已经学会了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初步享受到劳动的快乐与成就,这也为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奠定了良好基础。

具有较强时代特点的服务性劳动,也是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注重利用知识、技能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特别是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是服务性劳动教育价值所在。在此次战疫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逆行者”和志愿者,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让孩子们深受触动。基于此,《意见》强调高等学校“注重培育公共服务意识,使学生具有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

言教不如身教。借战疫之机,期待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力,共同为劳动教育按下“快进键”。(特约评论员 胡欣红)

Last modified on Wednesday, 01 April 2020 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