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海外华文媒体报道,华人出国留学的热潮依旧不减,然而,一些留学生却被遣返回国,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缘于自身。据不完全统计,媒体在近三年内报道的中国留学生遭遣返事件中,以发生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日本等国为主;英国、新西兰和加拿大三国,都曾发生过中国留学生被大量遣返的事件。
遣返会给留学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专家的回答是后果非常严重。以下是华人留学生最易被遣返的四大原因,一起来看看吧。
违反校纪
留学生出国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学习,因此有个良好的学习记录是立足之根本,最好不要有任何违纪行为,一旦出现违纪,校方会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进行处理,严重到被开除的程度,那么此学生的学习生涯就要终止,因此学习许可也随即终止,学生必须离境,也就是所谓的被“遣返”。
违反校纪最主要的一种方式就是作弊,相当于在学业上不诚实,这可以分为许多情况,包括论文未注明引用来源,引用比例过多,出现雷同答案等。有些因学生大意而导致的情况,经解释后可能会被原谅,但有严重者则会受到严厉的惩处。因考试作弊而被记过,并因此而被学校开除,从而丧失留学资格的学生不乏少见。
未注册课程
有些学生还没入境,在机场就被“原机遣返”了,有些是由未注册课程导致,加拿大UBC学生小倪表示,自己男友就遭遇过这种“待遇”。之前男友张某在温哥华拿到了大学入取通知书后便回国,他想空出一学期休息,所以并未注册当学期的课程,当他由中国返回加拿大时,移民官发现其并未注册任何课程,于是怀疑其持有学签打工,拒绝让张某入境,直接原机返回中国。
由此可见,对于刚拿到入取通知书的学生们,第一学期的注册课程十分重要,先不论学校是否允许首学期休学,从移民官角度来看,持学习许可就一定要在学校注册,当初到加拿大的留学生手拿入取通知书入境时,移民官电脑就会显示此学生是否有在学校注册,想要蒙混过关是不用去想了,还是老老实实读书最可靠。
学习许可过期
导致留学生不得不回国的最多状况,就是学生自己忘了学习许可的到期日,没有在有效期内续签,因此变成“黑户”。繁忙的学业占据了留学生大部分时间,常常一不小心就忽略自己的“身份”问题,学习许可俗称大签,入境签证俗称小签,若小签过期没关系,出境前补办就好,大签若是过期,那就变成非法居留了。在此要提醒各位同学,发现学习许可过期后,第一时间要自觉回国,不可抱有侥幸心态,否则非法逗留时间越长,之后再办签证就没那么容易了。
违反法律
对于未成年的留学生来说,有时一个不留神,就被卷入违法行为了,比较常见的情况要数帮朋友带东西。留学生两国间飞来飞去很正常,经常会遇到一些朋友或相识的人提出帮忙带东西的请求,有些行李不多由乐于助人的人就一口答应下来,也没有去检查帮带的东西到底是什么,这时风险就降临到他的头上了。若属于严重违禁品,比如毒品,在机场安检被查出后,留学生们往往百口莫辩,甚至有些留学生从中国带大量感冒药入境,都导致他在异国获刑。原因是感冒药中含有大量麻黄素,在其留学过属于违禁品,禁止私人拥有或出售,而这名学生并不了解这个法律规定,感冒药毕竟在中国国内可以很容易买到,因为不小心,不懂法而被获刑,刑满即遣返,这样的风险留学生们可千万不要去以身试水。
中国留学生的软肋
从上述的原因来看,中国留学生被遣返主要是由于自身的原因,他们往往有致命的软肋。
生活自理能力差。因国内独生子女独立生活能力差,比如不会烧饭,不会用洗衣机;他们要么乱花钱,要么自己不会购买生活必需品。
沟通能力。很多中国学生不会表达自己的需求,相对于别的国家的学生而言,他们不喜欢主动把问题说出来,或者主动跟别人沟通。总是期待所有人包括寄宿家庭都能像国内的父母。一旦碰到任何问题,他们比较倾向于首先打越洋电话跟自己的父母抱怨。而父母再通过中介沟通,中介再打越洋电话与海外学校沟通,大多数仅仅为了解决诸如洗衣、为赶上公车、丢了书包之类的芝麻小事。
礼貌不够,不知道感谢人。中国学生不善于表达感激,或者没有这样一个礼貌用语的习惯。特别在英国,很多中国学生被寄宿家庭视为非常粗鲁,不懂得礼貌,不懂得感激。在英国几乎一天到晚每个人都不停地说“谢谢”、“请”这两个字。
自我中心,很少为他人考虑、很少顾及他人感受。某些学生不经寄宿家庭同意,擅自留宿外来朋友;或者不经许可随意取用寄宿家庭房东个人生活用品;不顾及他人的生活习惯和感受,将内衣裤晾在浴室内,不停滴水在人家地毯或墙纸上。菲利浦说,此外很多寄宿家庭打电话告诉他,很多中国学生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面,也不出来跟别人沟通,也不告诉别人他在想什么,也没有好奇心了解一种新的文化,或者融入一种新的文化,把自己封闭起来。
大部分学生对国外的期望值过高。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大都来自条件不错,收入相对较高的家庭。他们到了国外后,很多学生寄宿家庭的生活条件可能没有他(她)在家里的好,不是很新的房子,不是全新的装修,或者设施各方面还没有国内的条件好,所以有一个很大的心理落差。
中西方饮食习惯大不相同。留学生不能总期待出国也能吃到地道而熟悉的中餐,应该学会适应当地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