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电影《沙丘》背后鲜为人知原住民元素

Thursday, 07 March 2024 09:52 Edit by  来源:RCI Published in 娱乐资讯

维伦纽瓦(Denis Villeneuve)执导的《沙丘》第二部广受好评,但电影改编自的文学作品所含的重大原住民元素,却鲜为人知。

1965年出版的未来主义小说《沙丘》探讨的问题,包括生态问题、自然资源掠夺、以及濒临灭绝的古老文化。其实这些也是原住民长期经历的问题。作者赫伯特(Frank Herbert)早年,就曾在美国太平洋西北部的小块林地——华盛顿州奥林匹克半岛的奎鲁特(Quileute)和霍族(Hoh)社区生活。

我们靠海维生,奎鲁特族人兼文化总监詹姆(James Jaime)说,我们与环境之间的共生关系,与赫伯特笔下的弗曼人并无二致。在美国作家赫伯特笔下,名为 沙丘的星球缺乏水,却盛产香料,是其他星际帝国梦寐以求的资源,他们来到沙丘殖民,损害弗曼人的利益。

我们仍然背负历史的创伤,又面临巨大的社会和文化挑战。住房是社区一大问题,还有青年高失业率,詹姆解释。如今原住民语言濒临灭绝,社区内只有少数长者会说。根据作家的儿子布莱恩(Brian Herbert)的回忆,其父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曾与一位叫印第安亨利(Indian Henry)的人度过一些时光。印第安亨利的真名是亨利·马丁(Henry Martin),是霍人。

亨利·马丁是一名渔民,在拉普什(La Push)原住民社区生活。西北大学教授、赫伯特研究专家伊默瓦尔(Daniel Immerwahr)说,在两年间,印第安亨利向赫伯特传授了奎鲁特和霍族习俗和传说。他认为,这种来自原住民的传统知识交流,对赫伯特产生了重大影响,就像祖先讲述鱼叉捕鲸的故事那样,被认为是奎鲁特人的一种成年仪式,一如小说中弗里曼人捕捉巨型沙虫那样。

伊默瓦尔又指出,少年时期的赫伯特,从印第安亨利那里学到森林求生知识;而《沙丘》中的主角阿特里迪斯(Paul Atreides),被射到干旱的星球后,也在当地人协助下生存。"在赫伯特的作品中,有许多关于白人与当地人交朋友并向他们传授习俗的故事。"另一个对赫伯特产生很大影响的人,就是白人出身、被奎鲁特人收养的汉森(Howard Hansen)。

詹姆回忆说,虽然汉森不是奎鲁特族人,但他与我们一起在社区中长大。大家叫他Kʷali̓l,即海鸥的意思。他从出生起,就活在长老的传统中,是第一民族的真正文化宝库。詹姆说,汉森也是一位作家,他在回忆录中描述了西方人对原住民的屠杀。汉森曾跟赫伯特说,类似的命运可能会降临整个地球。白人正在吞噬地球,会把整个地球变成沙漠。

赫伯特之所以选择 沙丘 为标题,正是因为它让人联想到宿命,联想到地球的命运。(引自 美国西北大学教授伊默瓦尔Daniel Immerwahr)尊重环境是赫伯特作品的核心主题之一。历史学家、科幻小说作家特鲁德尔(Jean-Louis Trudel)指出,《沙丘》有明确的生态意识,有大量原住民的内容,其中提到了反对开采资源斗争、风俗习惯和精神信仰。

现实世界中的拉普什奎鲁特人,也面临着许多风险。越来越严重和突如其来的洪水,迫使该区适应气候变化。整个保护区一年降雨量可达350到380厘米。社区最近在更远的山上获得了一块土地,以保护未来的发展免受水位上升的影响。詹姆担心说:只消一场灾难性的地震或海啸,就可以摧毁大半个社区。假如发生海啸,我们只有九分钟时间撤离。

尽管面临威胁,奎鲁特人和霍人仍继续保持丰富的文化。每年,拉普什都会在海滩上献上三文鱼、歌曲和舞蹈,欢迎从墨西哥向北迁徙到北极的鲸鱼。詹姆指活动在文化承传上很重要。数百人会聚在一起观看庆典。年轻人会把食物放在木筏上送入大海,以示敬意。(照片:GRACIEUSETÉ DE WARNER、adio - Canada, Simon Filiatrault, Ismaël Houdassine, adaptation en chinois par Donna Chan.)

Last modified on Thursday, 07 March 2024 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