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年少不可欺 老骥伏枥徒伤悲

Thursday, 04 December 2014 14:41 Edit by  来源:海之滨博客 Published in 两岸三地

台湾众多年轻人对前途深感迷茫,认为经济发展与社会大众没有关系。

台湾史上最大规模的“九合一”选举已然落幕,而选举的结果是令人吃惊的,足以用“全台大变色”来形容,堪称国民党表现最差的一次选举。对此,分析人士指出,双方票数上如此惊人的差距除了反映出在马英九的无能领导下,国民党已经成为“不思进取政治力量”的代名词,台湾选民决定令其“票债票偿”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成为国民党这次惨败的重要推手——台湾众多年轻的“首投族”对前途深感迷茫,认为经济发展与社会大众没有关系,并因此产生一种反建制的情绪。可以说,正是他们的出现让台湾传统的“蓝绿北蓝”格局开始松动,过往历次选举中蓝绿双方的政治划分界线逐渐变得模糊。

在这次大选前,或许很多观察人士心中都意识到国民党此次选情凶多吉少,但他们还是没有胆量去预测台湾传统“南绿北蓝”的政治版图会在此次选举中颠覆得如此明显。须要知道,多年以来,在台湾历次大大小小的选举中,蓝绿势力的划分界线一直大体保持在台湾岛中部的浊水溪。也正是基于此,民进党和国民党有针对性地分别打出“跨越浊水溪”和“固守浊水溪”的口号,却不曾想绿营此次不仅成功跨越了浊水溪,更上演“鲤鱼跳龙门”的好戏,越过了更为靠北的大安溪(台中北部与苗栗交界),甚至直捣淡水河沿岸,在台北、基隆与新竹市等传统蓝营票仓地区夺下执政权。

究其原因,首先是马英九执政六年,虽然不断强调自身在推动经济增长上的能力,但台湾社会的经济民生却一直未有改善。竞选总统时提出的“六三三”政见(经济成长率6%、人均GDP达3万美元、失业率低于3%)全数跳票,任内“油电双涨”得罪了穷人,“证所税”得罪了富人,调高“健保”费率得罪了所有人。而房价高居不下,青年就业率低,大学生毕业起薪水平甚至还低于10多年前,被媒体戏称为“22K”(22,000新台币,约合724美元),台湾的贫富差距也正不断拉大。马上任之后,台湾的“无感经济”未能有丝毫改善。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政府声称取得的经济成果和那些宏大的经济数据没有实际感受。他们只感到自己的荷包缩水,自己的前途渺茫,只有寻求改变才有可能让自己和台湾的未来变得更好。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台湾的选民结构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这种结构上的改变主要源自于世代的变迁。蓝营的“铁票”——第一代外省人逐渐凋零,当年跟随国民党撤退来台的200万军公教人员大都已经垂垂老矣,而选民中40岁以下的年轻人已经占到了四成。我们看到,国民党在整个竞选过程中一直在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过分迷信蓝绿的基本版图。一些蓝营人士经常说,只要把选票催出来就会选赢。因为他们凭经验认为,泛蓝的基本盘是大于泛绿的,但大批年轻选民的涌现其实让他们心目中的“基本盘”已经变得面目全非。

尤其是很多出生于“两蒋”时代之后、台湾主体意识较强的年轻人,在此次选举中第一次拥有投票权。由于他们成长于1996年台湾第一次总统直选以后,深受李登辉和陈水扁政府教育政策和互联网言论的影响,本土思维已经相当浓厚,这些人不愿受到“外来者”的压迫,而3月份发生的“太阳花学运”更催发了他们“反马”、“反商”、“反权贵”气氛。而纵观国民党此次参选的政治人物,要不就是作风老化(如胡志强),要不就是呈现出“权贵形象”的“官二代”(如连胜文、吴志扬),他们骨子里受到父辈的影响,政治思维其实与老人无异。蓝营内真正的青年从政人才严重断层,而党内资深人士“一言堂”现象明显,党的路线与民意脱节,这也让不少年轻世代决心用一切办法把国民党拉下台。以台北市长选举为例,在20-29岁以及30-39岁两大族群中,柯文哲分别获得高达55.1%及66.8%的支持,而连胜文在这两个关键组别只拿下27.2%和16.3%的选票,双方高下立见。

这次“九合一”选举是政治素人的胜利,也是中、新生代参政者的胜利。而与等级森严、高度官僚化的国民党相比,组织活力较强的民进党显然更能适应年轻选民日益增加的新型选民结构。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为了争取年轻人的支持可以说是全力以赴,花样齐出。为了鼓励青年参政,民进党在7月推出“民主小草”计划,根据该计划的内容,凡23岁以上、40岁以下,未曾担任村里长与乡镇市民代表并认同草根民主的,皆有机会获得民进党提名或以无党籍方式参选,结果这次有15名年轻人通过该计划当选村里长,踏出从政的第一步。而因应台湾传统经济模式提供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少、年轻人就业困难的问题,蔡英文也专门与年轻人展开青年创新对话,主张“自己的工作自己创造”,并分享创业经验,赢得不少“首投族”的心。反观国民党的造势工作却还停留在传统层面,他们的一幅竞选广告是这样写的:“这一票,请听父母的话,你可以不再让父母担心,你不只是为自己投票。”这样的妄图禁锢年轻人思想的文宣,非但拉不到台湾青年的支持,还会更激发他们的选票流向对手阵营。

在此次民进党胜选之后,蔡英文在自己的“脸书”(Facebook)上有感而发:“网路平台让资讯的流通发达快速,颠覆传统媒体的运作,固然促进了年轻人的‘键盘革命’,也带来了民主深化的契机,但难能可贵的是,年轻人一次次用行动证明,他们可以走上街头,不只走上街头,更可以走进投票所。年轻人认知到民主需要守护、需要坚持,也愿意舟车劳顿投下那重要的一票,对我来说,才是这次选举最有意义的事。”虽然她的这番感言更多程度上可以被理解为一种选举策略,但民进党在掌握青年人心理方面比国民党优胜许多确是不争的事实。

“长江后浪推前浪”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这一点政治人物亦不例外。而如果你想影响年轻人的决定,就要清楚了解年轻人的思维和触媒习惯,但显然国民党在做青年工作时仍然放不下自己“百年大党”的招牌,校园造势时其所谓的青年“票源”也大多是像学生会主席这一类的精英人士,不能代表真正的民意。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在如今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的时代,过去那种倚老卖老,以不变应万变的选举策略早已不能奏效。

在这场足以令台湾变天的选举中,国民党亟需学到的一课就是如何站在一个全新的视角与年轻选民沟通,更好地满足台湾年轻一代的心理诉求。同时,也要给党灌注新鲜血液,深刻检讨党内培养年轻干部的机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可预见的未来东山再起。毕竟,一个现代的政党不能空有老骥伏枥的雄心壮志。“烈士迟暮,壮心不已”的精神固然可敬,但是一个思维长时间停留在历史记忆里的政党将注定没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