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参政有绝招:人不够 人头党员来凑

Tuesday, 12 August 2014 15:54 Edit by  来源:51周报 作者:辛峰 Published in 新闻点评

参政究竟注重华人对加国政治认知程度的成熟提高,还是简单地以多少华人当选为议员、当上官?

“参政、议政”这是加拿大华人社区耳熟能详、经久不绝的口号和话题了。从今年至明年的相当一段时间内,由于接踵而来的三级政坛议会的选举,我们安省华裔族 群的参政、议政温度也与往日不同,显得更火更热。在刚过去的省选和联邦补选中,华裔侯选人斩获的成绩就不可小看。在将要到来的今年10月份的安省市选中,在 万锦市第八选区,甚至还出现了四位华裔女侯选人与一位现任华裔男议员,大家竞相争夺同一个议席的局面。

加拿大三级政坛的组成上,不同层面的议会在构成方式和代表性上也各有不同。市议员一般是以个人而非政党的名义参与竞选。在省和联邦层面,除了个别独立人士 之外,绝大多数议员都是某个政党在议会中的代表,他们常常号称代表选民,其实更确切地说:是代表了党。一位从政者如果想成功当选为省或联邦议员,就必须首 先经受党内初选的洗礼,争取提名。侯选人如果无法赢得党内提名,就根本没有机会出来参加竞选。因此,争取所属政党提名的过程,也就成了未来参加正式选战的 资格赛。

在加拿大,不管省或联邦层面,政党候选人的产生都是由该党在选区内的党员们投票决定的。这些党员既可能是具有公民身份的正式选民,也可能是还没获得公民选 举权却成为党员的新移民,或者虽然入了党,却入不了籍的“老移民”。这种党内选举投票者的资格要求与政府层面三级议会选举的投票资格要求有很大的区别。 由于加拿大的政党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入党的门槛,除了外国到访者或留学生之外,绝大多数人只要达到法定年龄,填张表签个名、交十来元钱,就可以成为“组织上 的人”。这也就决定了许多政党成份的松散性和临时性。

对于一位初出茅庐的从政人士来讲,由于党内根基较浅,常常为了获得提名,就通过大力发展党员的方法, 在组织内部建立自己的队伍。即便这些人未必具备什么政治理念、了解多少政党政纲,只要在党员大会上有资格投票就行。在刚过去不久的联邦自由党在多伦多 某选区的下次联邦大选的党内提名竞选中,一位具有博士学位的华裔候选人,就依赖这种手法,从而一举击败了原本被认为可能是势均力敌的南亚裔的对手。

据这位华裔侯选人自己声称:他和自己的义工团队为了在提名投票时占据人数优势取胜,他们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发展了近2000名党员。针对有些华人对政治不感兴 趣,怕入党以后要尽“义务”被套住的情况,他们还特别强调:作为党员并没什么特别责任,如果要退党,打个电话就成,耗时不过1分钟。党费一年10元,如果第 二年不交,也就算自动退党了。也许是这位华裔从政人士特别擅长于组建“没有特别责任,想退就退”的党员队伍,所以党内投票时,他果然人数占优,令别的竞争 者失色。

华人参政,争取社会大众的支持,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争取社会支持,究竟应该是从理念出发、赢得人心,还是为了人数优势,不惜大量发展和依赖不需要“特别责任”的党员支持者? 据一位住在那个选区被成功“劝说”入党的华人说:“因为自己也是湖南老乡,而那位华裔博士人还不错,所以就交了一年党费去支持他、投他一票,自己不会再参 加什么政党的活动,充其量不过是一名人头党员而巳。

至于明年的联邦大选,由于自己还是比较认同哈珀的施政,应该会投保守党的票。” 从这位自嘲为“人头党员”华人的表态来看,他入自由党的目的只是为了支持老乡,还一个人情。至于什么自由党的政纲、理念、政策,一概不是他考虑的事。

在我 们华人社区,因为这种心态而“被劝”入党的人其实并不在少数。 不谈政纲、不讲理念、不要“特别责任”,只是为了在党内提名时得到足够的支持票就大力发展“人头党员”队伍,这样做对政党的长远影响,对华人大众的参政议政究竟是利还是弊? 由于符合党内投票资格的人通常只要是党员就行,不管他是公民还是移民。所以一名候选人如果因为党内的非公民支持者众多而获胜时,他的这些党内票未必会化为 正式选举时的社会支持票。

如果他不能努力用政策和政纲以及自己的理念能力去打动选区选民,那么到了正式投票时,结果也有可能与党内选举截然相反。如果这种 事情经常发生,那么对政党本身是一种伤害。而我们有的华人只是出于情面、族裔或别的原因,不管理念和政纲的认同,就“被劝”入党做他人的“一次性”投票机 器,这更是对华人社区自身参政议政水平的一种游戏和嘲弄。

据一些热心于政党政治的人士表示:为了赢得党内提名,不屑于宣传政纲、不谈理念的认同,只是权宜性地拉一批同族裔或同乡的临时人头党员来支持自己。这种情 况在华人和个别少数族裔社区比较常见。他们往往为了获得零的突破和成功,采用走捷径的手法,在拉票时着重宣传乡亲和族裔关系,只要投一次票就可以退党。而 在主流社会中,如果一位拉票者以“没有特别责任、只要花一分钟,想退就退”的说法劝别人入党,那很容易会碰得一鼻子灰。因为这样做常常会被人以为:将参政议政当作了玩笑,这是对自身民主权利的一种不尊重。

若干年来,加拿大的华人族群在参政议政方面确实取得了不俗的成就。目前的网上论坛中,华人大众的论政水平与老华侨时代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在不少人甚 至个别社区领袖心目中:华人从政者能够当上加拿大的议员就是头等大事,万事之中,唯当选最重要。他们平时不在政治能力上多下工夫,难得出来宣传理念,表达 政见,服务社区。

但到了竞选阶段、机会来到,就一个个跳将出来,仿佛都成了政治活动家。他们口口声声说:要做华裔族群的代表,做华人社区的代言人。电视、报纸、网站上一时间充斥了关于他们的消息、访问和“高、大、上”的宣传。由于这类参政人士平时都不怎么努力,在社会上的政治影响力有限,党内支持者也不 多。为了党内初选胜出,只好临时抱佛脚、赶快去发展属于自己的人头党员了。他们无心也无暇或者根本没能力再去宣传什么理念、政纲和政策,只要拉够人数来党 员大会投票给自己就行。


华人参政的目标,究竟应该注重华人大众对加国政治认知程度的成熟提高,还是简单地以多少华人当选为议员、当上官?亦或发展了多少人头党员为标志?也许在有 些华裔从政者看来:手中有一大批人头党员,作为自己争取党内提名的支持者和主力军,这就足以令自己获胜。但是,这并不说明我们华人社区整体参政素质的提 高,对政党政治的健康发展也未必有什么益处。

在安省的康山选区,有一位香港背景、服务社区多年的华人会计师曾经有心代表联邦自由党参加明年的联邦大选,并 且在去年就开始努力部署。但是后来他有感于另一位大陆背景的竞争对手华人女律师突然间在发展党内“支持者”方面占据了数量上的优势。于是根本没有经过什么 理念交锋、也没有什么政策辩论说服大家支持自己,那位已经做了不少付出的会计师就“识趣”地宣布退选。这种事情的出现,对于通过竞争和辩论产生优秀的政党 在地区的侯选人,其实是一种伤害。

从长远的眼光看,华人参政成功与否的标志还是应该建立在对加拿大的社会政治认知提高的基础之上,绝不仅仅是所谓当选议员的数目,更非仅仅依靠人头党员队伍 为自己的主要支持者。什么时候,如果我们的从政人士能够开始懂得通过理念的宣传、重视政纲、政策和个人能力的介绍去吸引大众,那么有没有人头党员都会变得 无所谓,我们的参政也就可以说是真正成熟、有成绩了。届时如果再说“我们赢了”也许就更有说服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