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孟絜予:中西艺术史的对比会让你对自己的文化更敏锐

Friday, 28 February 2014 14:17 Edit by  来源:RCI Published in 人在他乡

孟絜予是麦吉尔大学东亚艺术系的助理教授,讲授中国艺术史。

他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也曾有在台湾和中国大陆工作学习的背景。他个人的研究方向是宋代文化史和艺术史,而教学方面的内容则涵盖了整个儿亚洲。孟絜予出生在美国,从很小的时候就对中国产生了兴趣。他说:“我相信所有研究中国古代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开始的时候,就是觉得中国很遥远很神秘,这是吸引我的地方。但是,真正开始做研究,看中国古代人有他们自己的思维和语言,又发现其实古代人和现代人有许多人文的共同性。”

他透露说,决定一生来研究中国的古代文化对他不是一个困难的决定。他说:“当然,你会发现,学习的越多,你知道的越少。这也让我对它更有兴趣,让我的目标更加明确。”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他接下来的人生计划都是与此相关。首先是学习中文,对于研究中国的学者来说,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孟絜予在台湾住了五年的时间,刚开始在那里学习中文。可是不久之后,他发现他依然被在台湾的“老外”和想学习英文的学生包围,于是,他决定找一个完全中文的工作环境。刚巧,台北故宫希望找一名外籍人士帮助整理资料和翻译展览说明。孟絜予前去应聘并参加了考试,他说,当时自己的中文程度还不够好,花了一个小时只翻译了三句话。不过,他对面试的老师说,我知道我的速度很慢,但是,如果你把这个工作给我,无论花多少时间我都会把它完成。

他最终说服了招考者,得到了这份工作 – 当然,这也与他大学时候有中国历史学习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而更重要的是,正是在台北故宫的工作经历,让他决定研究中国的古代艺术。在对中国漫长历史文化的了解过程中,孟絜予先生对于宋代产生了非常的兴趣。他说,这是因为,宋代是中国历史一个关键的转变点,包括思想上文化上。比如我们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从宋代开始建立起来的,再比如如佛道的联合等等。

他在国立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毕业的时候的论文是《宋代青铜器工艺史的重新思考》。他还发表文章,研究宋代的考古學和禮學。而他目前正在撰写的一本书,主题也依然是与宋代文化历史考古等相关。

此后,他回到美国,在哈佛大学完成了中国艺术史的博士学位。而就在他毕业前夕,他得到了前往中国浙江大学工作的机会,成为了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中心副教授,也是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筹委会委员 – 直到现在,他还与浙江大学有研究方面的合作。他感叹说,中国国内提供给年轻学者的机会是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

一年多以前,他应聘来到加拿大著名的麦吉尔大学,这是他研究和教学的另一个转折点。西方大学的美术史课程是综合大学中非常普及的学科,只要有兴趣都可以选修;但在中国却只有在艺术院校当中才设立。孟絜予先生认为,如果未来中国可以在更多综合类的大学开始艺术史方面的课程,那会有很好的发展。

孟絜予认为,艺术史是从西方传统开始的学科,所以,目前西方大学艺术史中大部分的资料还是侧重于西方的。而中国艺术史方面的特殊性在于,它也有很长的艺术文献的记载,比如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录》等,以他们的审美观念来研究和分析中国的书画 – 尽管他们的审美与西方非常不同,但这却提供了中西方艺术史可以对比来研究的一个方向。他也一再强调,西方和东方并非绝对的对立,而经过对于中西方艺术史的对比研究,人们可以对自己的艺术史有更敏锐的思考。

目前,他希望能够多招收一些学生,一起来做中国文化的研究。另外就是他希望能够开始一个固定的与中国文化相关的系列讲座。他说,大学里的经费有限,他很希望能得到更多的个人资助,可以请到更多的学者展开相关的讲座。中国出版的《墨西哥绘画选》。而在最近,孟絜予与麦吉尔大学的传媒中心合作,将于2月27日邀请来自温哥华的著名策展人郑胜天先生进行演讲。而演讲的主题也非常有意思:隐藏的历史 – 墨西哥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孟絜予先生介绍说,墨西哥的壁画传统在上个世纪50年代对中国艺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的美术学院还设立了壁画系 – 到现在这个专业也还存在,也就是说这个看上去是过去的当代艺术现象,其影响依然还在。所以,郑胜天先生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这次的演讲也会侧重这一点。

(梁彦采访报道,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和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