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省教师大罢工:家长和学生只能这么等着

Monday, 20 January 2020 10:16 Edit by  来稿作者:安心 Published in 教育资讯

周一的罢工是ETFO为主。四大工会轮流罢工,影响到大约7万名高中生和80万名小学生。

去年9月初,隶属CUPE工会的安省5.5万名教育工人按章工作,导致学校后勤大受影响,一周后政府作出妥协,罢工结束。但是很快,教师的罢工开始了。

安省有四大教师工会:安省小学教师联盟(ETFO)、安省中学教师联盟(OSSTF)、安省法语教师协会(AEFO)和安省英语天主教教师协会(OECTA)。本周一的罢工就是ETFO为主。四大工会轮流罢工,影响到大约7万名高中生和80万名小学生。

罢工是缘于劳资双方的合约谈判受阻,工会直言,罢工是为了向政府施压,接受他们提出的要求。但是福特的保守党政府态度也十分强硬,不仅拒绝听从工会的摆布,而且为受影响的家长提供托儿费补贴,似乎做足了准备。

华人家长对罢工尤其失望和无奈。大家辛苦移民来加,很多是为了给下一代更好的教育,却发现,学生连上课都保证不了。反观教师,平均年薪9万加币,每年寒暑假3个月,带薪病假10多天,100多天90%薪水短病假,每月PA Day……却还说不够,说罢就罢,把学生统统赶回家。数学成绩下滑也无关其痛痒,最好取消EQAO测试。教育工人罢工尚可理解,他们的薪资较低。但是教师年薪9万还要罢工,就很难让人信服了。

工会代表教师要求加薪,本来无可厚非。但是教师的薪资已经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收入,还要通过罢工要挟以达目的,是对其他省民的蔑视。无论哪一任政府,也无论经济好坏,只要合约到期就罢工要求加薪,这种作法真是吃相难看。教师工会不同于其他行业工会,教育是公共服务,拿的是纳税人的钱。罢工是以学生和家长当人质,来索要更多纳税人的钱,这种手段也实在低劣。

反复的罢工足以说明安省公共教育和管理体制的失败,政府决策者应该分析这种失败的根源,要有明确的对策:短期而言,政府应在适当时候强力介入,既然是民选政府,必须为民办事,不能允许工会以牺牲学生为代价任意罢工。传媒大亨布莱克(Conrad Black)在《Backward Glances》一书中记录了1967年蒙特利尔岛法语教师的罢工,当年的布莱克还只是乡村报纸的编辑。但是这场罢工令他记忆犹新,更是对当年的省长约翰逊(Daniel Johnson Sr.)敬佩有加。约翰逊下达的复工法令,强制所有教师立即复工,而且复工令规定,一旦有90%的教师不返回课堂,就要接管工会,没收工会的资产,取消工会代表教师谈判的资格。任何不复工的教师,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就被解雇并且无限期取消任何政府福利。

记者会上,当被问到如果在这样严厉的处罚下工会还是不服从,政府要如何教学生,约翰逊硬气地回答:每一间教室派省警驻守,播放闭路电视,由教育厅长和官员通过闭路电视授课。而每周2000万元的教师工资全部退还给纳税人。另外,还要招回那些非工会的教师。此言一出,罢工就此结束。以史为镜,这一招完全值得福特政府借鉴,以打压工会的不合理要求。但是复工令并不能解决教育系统与工会的根本问题。教师合约都是三年一签,难道每隔三年就要重来一次吗?

中长期而言,政府应该引入法案,对公共服务和以税款为收入的行业罢工进行规范和限制。以TTC为例,安省议会为了防止TTC罢工,经过5次立法,终于在2011年3月通过法案,宣布TTC为“必要服务”,取消工会的罢工权力。当时安省劳工厅长强调,立法是出于“必要性”,体现公车服务在多伦多日常生活极为重要。其次要引入竞争。以多伦多垃圾收集为例,2012年前市长福特将央街以西的垃圾收集工会私营化后,西区居民的抱怨减少10%,而且再没有罢工发生。

现在的教师工会享有过多霸权。首先,教师工会过于强大,在公立教育系统享有垄断地位。安省有近95%的幼儿园至12年级学生上公校,而在魁省和卑诗省,学生上私校的比例占到12%以上。安省对公校的绝对依赖,使得公立学校几乎没有竞争。其次,安省公立教师们加入工会的比例相当高,达84.3%。教师加入工会的比例高,加上学生就读公校的比例高,这两个高就造成一旦罢工,家长几乎别无选择。

在魁省,私立学校学费每年约5千元,有些更低。这是因为魁省政府每年向私校拨款5亿元,这种政府补贴就让一些中产家庭也能上得起私校,在蒙特利尔,有三分之一的高中是私校。如果安省能够适当引入私校竞争,工会也不会如此嚣张。再次是对教师引入奖优罚劣和末位淘汰制。有华人家长表示:”我不反对给教师加薪,但是必须要有考核,优胜劣汰。”竞争机制是这个社会经济生活的普遍准则,为什么教师可以独善其身?教师的工作也要按效绩劝勤惩懒、奖优罚劣,把学生的成绩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否则,社会不断奉献越来越多的教育资源,却在培养出知识面和能力更少的毕业生。这将是多么大的讽刺。(题图:Elena De Luigi/Postmedia News、来稿作者:安心、来源:加国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