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女儿送进哈佛 “佛系妈妈和陪读妈妈故事

Monday, 06 May 2019 10:20 Edit by  来源:澎湃新闻 Published in 海外留学

在留学生家长圈里,人们常把培育子女进入常春藤大学的妈妈称为“藤妈”。

包昕就是“藤妈”中格外惹人注目的那个。去年,她的女儿蔡雨阗同时被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录取,并最终选择进入哈佛大学。“战绩”如此辉煌,想必包昕是个“虎妈”吧?非也。用包昕的话说,自己的教育观一直很“佛系”,但恰恰是尊重和自由,给女儿插上了翅膀。

“家长并不一定非得陪孩子写作业”

北京“青年参考”报道,蔡雨阗的人生在别人看来仿佛“开了挂”。从小学起,她的成绩一直排在年级前10名;初中毕业后,她进入宾夕法尼亚州Westtown School高中就读;高中毕业后,她顺利升入哈佛。

没人天生是学霸,蔡雨阗也不例外。包昕本科时学的是国际商务专业,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平时经常给女儿讲英语故事。到小学毕业时,蔡雨阗已经能毫无障碍地理解英文版“哈利波特”了。

在包昕眼中,女儿是个早慧的孩子,童年的书柜里既有“哈利波特”,“诺福镇的奇幻夏天”,也有“飞鸟集”,“千家诗”,她至今记得女儿小时候那些冷不丁冒出来,让人捧腹又颇有哲理的“金句”:“草是地球的头发”,“成功就是问心无愧的快乐” ......把孩子当成平等的朋友,通过孩子的眼睛看世界,会更容易接近生活的本质。

对于网上引发无数家长共鸣的“陪写作业气出心脏病”的段子,包昕认为,家长并不一定非得陪孩子写作业。从蔡雨阗上一年级开始,她就鼓励孩子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或者向老师提问。如果仍然不会做,那说明“孩子在这个阶段的认知能力还不够”,莫吼莫急,应该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和耐心。

在信任和鼓励中,小雨阗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来美国之初,她和所有留学生一样感受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一度困惑,迷失带着过。疑问,小雨阗对中美文化进行了认真研究,并把自己的心得整理成文 - “第三种文化的孩子”,激励自己塑造开放包容的世界观,努力学习多元文化后来,她先后在全美拉丁语考试中获得金奖,在全美法语考试中获得银奖,还掌握了西班牙语。或许正是这种多元文化背景,让她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获得了三所顶级名校的录取通知。

“孩子只有优点和特点”

目前,中国留学有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包昕认为,是否要把孩子小小年纪就送到国外,要看孩子是否自律。对自我管理能力较强的孩子来说,低龄留学是“锦上添花”;反之,把一个散漫的孩子早早推出国门,那就是害了孩子。

蔡雨阗被哈佛录取后,很多家长向包昕取经,但往往“两句话后就开始数落孩子的缺点”比如,有个家长抱怨孩子上课坐不住包昕反问道:“如果把你按到课桌前坐一上午,你能坚持下来吗?你的自律性又如何呢?”

包昕认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很多父母抱怨孩子身上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们没有意识到,孩子正是父母的映射。曾经,为了鼓励孩子学会坚持,包昕参加了摄影班,每天再忙也会抽时间拍几幅作品,“希望孩子看到妈妈是个有毅力的人”。

包昕很喜欢一句话:“孩子只有优点和特点。”为人父母,需学会欣赏和等待,“与孩子一起成长,总有一天,孩子会给你惊喜”,比如哈佛大学的报价。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包昕发现,自己“越来越帮不了她什么。”因此,孩子每次打来越洋电话,向她倾诉苦恼和困惑时,她能做的就是倾听,支持和鼓励。“我常常跟她说, '没什么大不了的,睡一觉就好了'。”当孩子征求她的意见时,她鼓励孩子自己作决定“。我希望你跟妈妈有不一样的想法。 “她告诉孩子,'如果你和我一样的话,我就是你的天花板,你永远不会超越我。'

包昕和丈夫都希望女儿长成大树,而非凌霄花在女儿成年之际,他们给女儿郑重地写了封信:“拥有独立的精神,对于女孩来说尤为重要首先是人格独立,其次是经济独立......要拥有并保持养活自己的能力。这就要求你把不断学习当成终身追求“。

不知不觉,娇弱树苗已是华盖亭亭2018年夏天,在离家赴哈佛求学前,蔡雨阗在朋友圈里发文自勉:“在不久的将来,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遇见更好的我们“。

从不懂英文到取得教育硕士学位陪读妈妈与女儿共同成长

无独有偶,另据上海澎湃新闻报道,在中国,肖永莲是百年名校湖北省实验幼儿园的园长,为了陪14岁的女儿王世亚到纽约(专题)茱莉亚音乐学院学钢琴,她辞去了工作当起了陪读妈妈。女儿来美国4年便考取了哈佛大学,而肖永莲也没有忘记给自己加油。从不懂英文在机场误机,到用英文教孩子弹钢琴,再到取得教育硕士学位、一路走来,在美国的经历已不是简单的陪读,而是母女两人共同成长的美好时光。以下是肖永莲口述自己在美国的生活经历。

 

初到美国感受落差

我大学主修心理学,知道孩子在发展的关键期,不能错过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听力,我觉得应该让我女儿学音乐,这孩子蛮有天分,9岁时她去香港参加肖邦国际钢琴赛,获得儿童组第一名。孩子学琴其实是“考妈妈”,我陪孩子练琴也很辛苦。每天晚上7—9点是我女儿练琴的时间,我们住在单位宿舍,一年365天,每当她的琴声响起,邻居就知道7点到了,肖老师的女儿开始练琴了。有时候她不想练,小孩子都这样,为了练琴,她的作业必须在晚上7点之前做完,白天自己找时间玩。

练琴是一件很孤独的事,几个小时一个人对着一台钢琴。但练琴能培养你的意志力。我女儿小时候是个很内秀的孩子,学钢琴对她帮助很大,加上她掌握了学习方法,到了3年级后孩子越来越聪明。6年级我们送女儿到武汉音乐学院附小,她去住宿一年,我想我也解放了。后来附中考试,几百人去考,她轻轻松松考了前3名,可以免费上学。但是附中不教文化课,我们不想让孩子只会弹琴而没有文化底蕴。

这就是为什么我女儿想去考茱莉亚音乐学院的原因,我女儿初试就被录取了。2005年5月份到加州去面试两天,这次又考取了,我女儿当时14岁,还不够年龄,“茱莉亚”要求有家长或监护人陪同,我于是决定辞职。

第一次来纽约,我们在韩国转飞机,因为英文不好误了班机,在机场等了一天一夜。那次经历让我下决心学英文。

来美国后感觉落差很大,我在国内时是张之洞创建的湖北省实验幼儿园的园长,到过全国各地给幼儿教师讲课,我丈夫是软件工程师。但在这里我什么都要做,除了教课也要去拖地板,成了体力劳动者。

后来红苹果园长让我去教兴趣班的钢琴,班上有一半中国孩子一半美国孩子,我想我英文没懂几句怎么办。园长说没问题,不懂的叫你女儿教你。我只好硬着头皮,我把音乐术语换成英文,吃饭、坐地铁都背单词,不懂的问女儿,女儿不懂问她同学。上课的时候,外国家长也在那里陪孩子上课,我一下课就满头大汗,每次上课之前,手就开始出汗,这个单词不懂怎么办呀。还好,当教到第二轮时就没问题了。这次经历让我在实践中学习用英文来教孩子弹钢琴,增强了我的自信心。

 

女儿勤奋炼成“学霸”

第一年我带女儿去波士顿哈佛大学,她喜欢哈佛喜欢得不得了,我跟她说:“你能到哈佛当然好,既然你想做,没什么不成的,就靠你努力了”。回来后,我女儿马上上网查看哈佛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研究这些人怎么这么优秀。她一头扎进去,有了目标就去做。她心里开始埋下一粒种子,决心通过音乐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我女儿上“茱莉亚”的同时也在附近一所私立学校上全日制高中,一年学费总共约4万。上午8点到下午3点她在高中上课,放学了再到“茱莉亚”练琴4个小时,有时听音乐会还要更晚,晚上11—12点才回家。

从10到12年级,我女儿从来没在凌厦2点前睡觉,早上7点起床,周六一天上学,包括音乐理论,studio class, 老师和学生的观岸表演,唯一一天不上课她就补觉。“茱莉亚”第二年就给我女儿奖学金,第三年和第四年基本不交学费,这边的学校只要你优秀,就会给你提供很好的条件。

为了上好大学,我女儿很努力,她的GPA在全校第一名,3年级得了一个奖,11年级期间英文成绩取得最大进步且成绩名列前茅。这是该校十多年来第一个中国孩子获奖, 我很感动,为女儿来美国3年进步这么大感到很开心。她还获得From the Top音乐奖1万 奖学金。

2009年年年我女儿获得哈佛录取通知书,“茱莉亚”的家长他们都很惊讶,他们对我女儿说“你妈妈是我们的榜样,你就是我们留学生的榜样。”我女儿在大学主修英文文学,去过剑桥大学做交流学生,哈佛给了她全奖6.3万奖学金,哈佛的宗旨是,我们不会因为任何一个孩子交不起学费而被拒之门外。我女儿在哈佛是荣誉学生,读完本科后,她想读研究生,在哥大统计系取得一个资格证书。后来她在装饰主义公司(做艺术品拍卖)做数据分析。虽近她刚得到几个学校的报价,包括哈佛商学院(行为科学专业博士),斯坦福和哥大。

 

女儿上哈佛妈妈读硕士

 

女儿庆妈妈硕士毕业(图片​​来源:上海澎湃新闻)。

 

女儿上学后,我想了解美国的教育体制,尤其是当女儿上了哈佛,我觉得我落后了,有时孩子说什么,我不明白,在国内我也是职业妇女,所以我觉得要去加油。

我去纽约大都会学院读了一个教育学位。刚开始学得太苦了,我差点退学,作业做不完,晚上写到2点都写不完。我女儿在哈佛,我跟她打电话哭了女儿说,妈妈你别哭,妈妈你不能退学,退了就没有希望我说这是梦想,女儿劝我,帮我做作业,让我赶快去睡觉女儿说:妈妈我们持平了,我小学时你帮我写作业,现在我帮你写。那段时间我要读柏拉图,杜威,挑战性很大,但我心里想,作为妈妈我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我女儿还是哈佛品酒俱乐部的创建人,她特地去法国两个葡萄园实习。毕业时她举办音乐会,主题叫“品尝音乐”(品尝音乐),她弹几首曲子,然后介绍与曲子的情调相匹配的红酒。

我认为音乐应该永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我女儿虽然不参加表演了,但她的人生因为音乐而变得丰满。音乐是一种素养,美国人认为音乐是普识教育的一部分。有人说,学音乐的孩子不会变坏,在学的过程中,音乐的美都融入她的思维中,会影响到她对社会的看法,成为一个“完人” - 完整的人(完)

Last modified on Monday, 13 May 2019 15:31